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回到大唐建座城在线阅读 - 第659章 思想灌输

第659章 思想灌输

    五万降民,经过三天的安排,终于全都住进了新城安排的地方。能有这么快的速度,还要得益于新城百姓们团结一心,得益于新城上下齐心协力!

    而那些降民却有些傻了!

    将他们从高句丽转移到大唐,不是为了让他们做劳力,做苦工。

    刚一抵达,先给检查身体,接着又是发钱发粮,完了以后又给安排住处。

    而且这还没完,这新城的君风集团和一些酒楼、店铺、商行都给他们提供了活计!

    他们刚入住那天带他们的人,不仅每天都去询问他们住的如何,生活的如何,更是详细的介绍他们被运来这里的目的和这座城池的情况。

    那一片工地,更是他们以后的住处,只是需要日后每个月去钱庄还钱,每月只还一百文。虽然需要还十年,但是他们已经有了立足之地!

    他们的孩子,只要年纪在十五周岁以下,都可以送到新城的学堂读书,而且束脩还很低,以他们每个月的工钱,完全足够支付!

    这五万人,每天晚上都做着同一个梦!不……应该说他们每时每刻都会觉得他们在做梦!

    这太梦幻了!简直不可置信!

    可是,每天醒来以后,他们都会发现这一切都是真的,真实发生的!

    今天,终于该上工,他们认识的那自称安置员的人来到他们家,带着他们一个一个送到自己该去的岗位。

    不仅是男人,女人都被送去工作!

    这批人,不知是皇帝授意,还是军中某位为了讨好丁一,都是一些年轻力壮的。

    年过四十的,那是一个都没有!

    这批降民到了自己工作的地方,在新城百姓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在新城的工作、生活!

    这一刻,他们终于觉得,被迫来到这里,不是悲惨,而是幸运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城主府

    新城行政部门的所有领导端坐在会议室,或是喝着茶,或是翻看带来的文件,每个人都忙着。

    终于,会议室的门打开了!

    丁一穿着一身正式的着装,这是新城官员必备的衣服,没有什么官服一说,只在胸口别着一块牌子。牌子上刻着一个大大的唐字,后面刻着新城和相应部门职位,这行字下面刻着他们的名字。

    “城主!”

    会议室所有人站起身,恭敬的叫了一声。在城主府或者别的行政单位,所有人都不会叫他始平公,而是称呼城主,这是丁一刻意叮嘱的!

    “坐吧!”丁一走到主位,紧了紧身上的衣服,伸出手挥了挥,然后也不管其他人自己坐下。

    “说说降民的安置吧!”这是最近这些天的主题,丁一也为这件事忙了很多天。

    许志坐在末尾的位置,他不是那个部门的领导,而是丁一的秘书。丁一可是费了好大劲,才从杜荷那里,将他从法务部调来城主府的。主要是因为雪见的原因,小丫头多次说她这小弟多么好多么好。

    他将这次安置降民的具体情况说了一遍,等丁一点个头,这才放心坐下。

    卫生部的春丽起身,汇报了这批降民的身体情况,主要是他们的有没有携带传染病之类的。

    接下来就是民务部、法务部等几个部门将情况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总的来说,这次安置降民,总的来说很顺利。

    除了一些路上因为劳累,或是受伤的两百来人,其他方面也没有问题。

    “对他们的思想灌输进行的如何?”这些降民毕竟是高句丽人,不只是大唐朝廷对他们不信任,丁一也不信任他们会老老实实的在这座城市里生活下去。

    物质层面只是一方面,不将这些人的思想转变过来,等他们稳定下来以后,总会有出事的那一天。

    而新城总不能弄来五万人口,却派出更多的人去盯着他们。所以,这思想灌输就成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。

    民务部的部长叫黄忠良,参加过一次科举,只可惜名落孙山,但是其人却有才名,是李恪府上的门客。能去李恪府上做门客,这人也不会是那种趋炎附势的人。大唐人谁都知道李恪的情况,与皇位根本无缘。

    李恪参军以后,就将此人调了过来,顶替他的位置。

    黄忠良开口说道:“思想灌输的工作,已经按照城主的吩咐安排下去。每人负责三户,全天候对他们进行关照,同时将我朝为百姓所做的事情都一一讲给他们听。在他们住的地方,工作的地方同样对那些人叮嘱过。”

    一开始没有人理解丁一这么做的原因,在他们看来,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,实在没必要将这些外人迁移到新城。

    而丁一这也是没办法,为了任务,为了自己,他都必须这么做。

    新城这几年之所以人口增加的快,那是因为大唐刚刚稳定,而且那两年还发生了蝗灾、旱灾,这才能有大量的流民来到新城。

    而如今,大唐的政策一天比一天好,也没有什么天灾人祸,更有土豆玉米、补偿计划这种利民的好事,没有几个人会愿意背井离乡,来到新城。

    尽管这座城是大唐最自由,最好的一座城,依旧抵不过家乡给人们带来的感觉。

    新城如今主要的人口来源,都是一些商贾,还有那些想要有更好发展的人。只是这些人的流量实在不能达到丁一要求,所以他只能这样。

    还有一层原因,那就是丁一明白长安深宫的那位,根本不是一个安分的主。随着大唐国力一天一天呢强盛,更有军事基地这样的战场神器,以后这周边各国肯定安稳不了。

    现在在高句丽人身上实验这思想灌输的一套,也是为了以后大唐攻城略地做准备,为了那些以后是将要成为大唐百姓的人做准备。

    而且,新城也不可能只是这么一个规模,现在即将二十万人,这根本不是丁一的目标。

    最起码,也要超过长安,抵达上百万人口,甚至将来达到几百万上千万!

    而这人口,靠着大唐人根本不可能哦满足,肯定需要外族人来弥补!

    这么做,也是为了给长安那些人吃一个定心丸!

    ……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