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8页
出于这等考量,当利公主不愿在任何与自己没太大关系的事情上,得罪可能继承皇位的兄弟。她想让儿女受她的庇护,哪怕她死了,也蒙她余荫,一辈子顺顺利利,稳稳当当。而不是因她的缘故,惹上诸王,未来的路坎坷无比,不见半点顺畅。 当利公主是一个好母亲,她疼爱儿子,不愿拘着儿子们成长,更不愿用功名利禄去要求他们。尤其是隋辕,活下来就是上天恩赐,不求别的。但她也明白,在这个圈子里,没有权势地位,那是万万站不住脚的。她希望她的儿子、乃至孙子孙女,只有别人求他们的,没有他们求别人的,无论是官职、婚姻还是万一出了什么事,都一样。 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,生长在皇家的公主们,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务实的一种——正如馆陶公主,她爱女儿,一心希望女儿做皇后,难道她不知道做皇后就要忍受皇帝三宫六院么?话又说回来,难道嫁给臣子,你就能保证一定能寻到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好男人?既然挑不到,那么找权势最大的那个嫁,让所有人匍匐在你脚下,又有什么不好? 隋辕见母亲满面无奈,不敢再说什么,只得狼狈回去,却一直闷闷不乐。 他习惯了不管闯什么祸,都有当利公主收拾烂摊子,骤然被母亲拒绝,只觉异常受伤。朱氏见他闹小孩子脾气,又好气又好笑,便道:“阿娘不愿插手,也是情有可原,到底是叔王,得罪不得。”见隋辕仍旧闷着,又道,“县主倒是个极热心大方的人,不如,你去找找她?” 隋辕听了,眼睛一亮:“对了,海陵!我这就去找海陵!” 卢乡侯父子在牢房中的会面,卢乡侯四处求人,以及隋辕的举动,全都被丽竟门的探子呈到了圣人案上。故圣人第二日见了长子欲言又止的模样,露出几日来的第一个笑容:“就为这个?” “儿子……”秦恪也是被秦琬绕了进去,加上隋辕在旁边声泪俱下,满脸期待,不知怎地就答应了下来。事后越想越后悔,奈何话已出口,不好反悔,只能硬着头皮进宫,一见了圣人,却不知该说什么,支吾半天,好容易来了一句,“曾宪只是过失杀人,按律……不该死。” 这是废话,谁都知道,问题压根不出在这里。 曾宪过失杀人,按律的确不该死,若算上他勋贵子,世家儿的身份,顶多判个流放,罚金交得足够得话,甚至连杖责都不用。问题是,眼下这场打闹被上升到了文武之争的高度,挑起了世家、寒门存在已久的矛盾。 世家不希望重判曾宪,他们想要告诉所有人,世家仍有特权,高人一等;寒门一向仇视世家、勋贵,希望重判曾宪,咬死了“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”,闹得和从轻发落就是徇私舞弊一样。 文官对卢乡侯,不,应当说鲁王一脉,颇为亲近,想要轻判,理由也比较中肯,大夏律令摆在那里嘛。但武将容易被煽动,很多时候都不讲道理,若不重判曾宪,感觉就和朝廷轻视武人一样。武人本就怕太平年间,朝廷重文轻武,武人如前朝一般,被排挤得连站得地方都没有。圣人一直都很注意平衡这方面的矛盾,也明白自己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已经打破了头,煽动兵将哗变的事情,他们做得出来。 秦恪见圣人不说话,连忙低头,仿佛做错了什么似的。 圣人摇了摇头,却将心中的疑虑尽数去了——出了这等事,他第一个怀疑得当然是魏王,随即是赵王,至于长子,也不是没暗中嘀咕。可瞧见秦恪的样子,才发现他是真不涉这些事情,不免有些安心,暗道朕的儿子,也不是没有好的。 这便是盲点所在了,圣人认定了秦恪没插手此事,自然不会想到秦琬在其中推了一把,见秦琬欲言又止,似是有话要说,口气便放柔了:“裹儿,你想说什么?” “孙女倒是觉得——”秦琬斟酌片刻,才说,“将曾宪发配到西边充军不就好了么?如此一来,文官觉得曾宪的性命保住了,武将却觉得他既然去了西边,十有八九……至于生死,也只能听由天命了。” 第三百零五章 身为人父 秦恪见圣人的目光一直落在秦琬身上,怕女儿说错话,惹圣人不快,连忙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:“父皇,裹儿她小小年纪,不懂事。这主意是儿子想出来的,可,可儿子不敢在您面前说——” “够了。”圣人打断长子,神色淡淡,“是谁的主意,朕还能不知道?”说罢,望向秦琬,神色很是和煦,“你能有这般想法,实在很好。只是人心素来不足,曾宪的性命一旦被保住,卢乡侯未免会得陇望蜀,希望他平安无事。到那时候,恩情不再,反倒被埋怨,又该如何是好?就像连慕,若非恪儿为他说话,朕也不会召见于他,谁料……”说到这里,摇了摇头,不想再提。 秦琬想了想,才说:“虽说施恩不求回报,但好心没好报,仍是会难过的。不过,人生在世,不求事事如意,只求无愧于心。” 圣人一想到秦琬连“情敌”都妥善安置,没半点搓揉的意思,不由叹了一声秦琬聪明归聪明,却实在像极了其父,敦厚非常,再看看长子,浮现出一个念头,便问秦琬:“你说,让曾宪去西边?” “对啊!我听旭之说,西边将起战——”秦琬才说一句,立刻打住话头,有些尴尬地笑了,“萧誉和赵肃不也去了西边么?顶多,顶多让他们照拂曾宪一阵,就一阵。若曾宪真有能力,在边疆脱胎换骨,苏都护必会提拔重用的。届时,我大夏少了一名纨绔子弟,多了一名将领,岂不是一段佳话?” --